提及石林,大家腦海中都會想到云南昆明石林。然而就在浙江常山有一處三衢石林,被國內外地質學家稱為“世界上罕見的地質地貌景觀”、“世界最大的天然盆景”、“世界最大的象形石動物園”。這座"華東第一石林"與"云南石林"的壯年期巖溶地貌不同的是,三衢石林巖溶屬幼年期,主要由峰叢構成,微地貌為石芽和溶溝。是奧陶紀晚期的一個巨大古生物礁,在地質學術上被稱為“三衢山組礁灰巖”,素有“江南一絕”的美譽。
景區所在的三衢山是衢州的母親山。“昔有洪水自頂暴出,界茲山為三道,故謂三衢”。《隋志》道出了三衢緣由,唐《元和郡志》記載:“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記載了尉遲恭建城以三衢山命名“衢州”的歷史。
三衢石林景區距離常山縣城不遠,我們驅車從縣城開到景區門口也就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剛到時天上還下著雨,山上云霧繚繞,我們正在發愁怎樣冒雨登山的時候,一陣風吹過來云開霧散,天空呈現藍天白云。使我們感到來到了一個神奇的仙山。
自古名山大川典故多,據說在三衢山西坡山腰,有一處石室,當地人稱“趙公巖”。相傳衢州籍北宋名臣趙抃年輕時曾在此面壁苦讀。松明做燈巖為床,竹筍野菇充饑腸,終于在二十六歲時考中進士,官至殿中侍御史。趙抃與宋代包拯齊名,一生為官清廉,告老還鄉時“一鶴一琴隨馬行”,被尊稱為“世人標表”。后人為紀念其廉明自守的精神,將這個石室稱作“趙公巖”。
三衢石林景區由大古山、三衢山、小古山三部分組成,以天坑、紫藤峽谷、石林迷宮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為主要特征。最高海拔518.8米不太高,我們徒步沿景區道路邊欣賞美景邊拾階而上,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孕育出了千姿百態、亦真亦幻、韻味別致的石林迷宮奇觀。
彎彎曲曲的上山道路兩側,大大小小的石頭,由于形態各異,好似賦予了生命,有的在相互聆聽,有的在俯首接耳,有的犬牙交錯。石芽和溶溝形成了各種異獸珍禽,有如長龍、猛虎、海豹、巨鱷、黑鯨、臥龜、靈猴、飛鳥……
神奇的是,山坡上盤踞著一塊奇異的石頭,如同一只威風凜凜的猛獅,面對綿延群山引頸嘶吼,透著睥睨天下的王氣。
穿過一道狹長的石巷,側身通過“一線天”景觀,過半廊峰回路轉,走過道路平緩的樹林,又路過幾個建有仿古建筑的平臺,終于到達三衢山最精彩的區域——天坑。
我把無人機緩緩升起,從航拍的視角往下看,幾十米高的落差形成了規模宏大的漏斗,四周巖壁陡峭,坑中密集地分布著各種形狀的石頭,或起伏,或交錯,或橫臥,或挺立,崢嶸畢現,古藤石林交柯糾結。峰峰相連,谷谷相抱,石石相交,簡直是一次石頭的盛會。
欣賞完天坑石林盆地,我們開始了回程,下山的道路很是輕松,先是坐上了刺激的滑索,耳邊呼嘯著山谷的清風,幾分鐘從山上到達山腰的平臺。接下來我們又體驗了長達1000米的號稱”華東第一滑道“,坐在大理石構成的滑道高速下滑,快速穿梭,幾處S形彎道,在下滑時有如過山車般盤旋、轉彎、俯沖,讓游客體驗到不一樣的驚險與刺激。暑假快到了,我想這里應該是孩子們認識大自然,放松自我的好去處。
來到三衢石林,你不得不驚嘆:大自然才是神奇的造物主!大自然的鬼斧天工,造就出一塊塊神奇的石頭,仿佛又是一首首凝固下來的詩,石與詩,竟是這么親密而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以其或清秀或雄渾或安然或突兀的姿態巋然屹立于天地之間,三衢石林經受著千百年的雨雪風霜、電閃雷鳴,守望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滄海桑田。
貼士
該靈感墻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發現更多靈感
3條評論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