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奇怪的胡楊林,大都已經枯死,大漠戈壁,黃沙滾滾,一眼望到天邊。
怪樹林
黑城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額濟納河流域,距額濟納旗府達蘭可布東南30公里,據考證始建于公元九世紀的西夏時期,是黨項族所建的西夏國古都,名曰“亦集乃路”,曾經的黑水河流經這里,黨項語意為“黑水城”,是古絲綢之路上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遺址。午后灼熱的陽光燃燒著沙漠,黃土夯筑的城墻閃著金光。
黑城遺址
進入景區大門,一片荒蕪,沙地松軟,隨時可以隨風起舞。遠眺城西北角有一覆缽式喇嘛塔依然佇立,默默地堅守著自己的領地,四周古河道和農田的殘貌仍保持其輪廓。沙漠已經快將這里吞噬,黑城里面還埋藏有多少珍寶是一個未解之謎。
黑城遺址
黑水城東西兩墻中部各開設城門,并加筑甕城,現今城墻仍高聳地表達10多米。城內原有街道及主要建筑布局尚依稀可辨,木構建筑柱頭排列有序,出露于在沙丘之上,城外西南方保存有外形較完整的伊斯蘭古教堂,不知是建于喇嘛塔之前,還是之后。
黑城遺址
黑城遺址
當年大漢將軍霍去病大破匈奴后,漢朝曾在這一帶屯兵戍邊,創造了居延地區燦爛的漢文明。成吉思汗發動對西夏的戰爭,鐵蹄踏平了黑城,后設“亦集乃路總管府”,這里成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樞紐,馬克波羅就是沿著這條古道走進了東方天堂。
黑城遺址
不到一百年的時光,明朝征西將軍馮勝帶兵攻打黑城,遇到元朝殘余勢力的奮力抵抗。面對元軍堅固的防御工事,久攻不下,馮勝將軍下令筑起一條數百米長的攔水壩,改道黑河水流方向,黑城軍民失去了寶貴的水源,軍心大亂,無力支撐,城池不攻自破。
黑城遺址
那次戰爭明朝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極大地破壞了大自然完美的水系水利,從而影響了生態,一大片古綠洲消失在沙漠之中。河流被迫改道后,黑城周圍水源斷絕,地下水也隨之消失,黃沙肆虐,居民無法生存,被迫遷徙。古老破舊的黑城像一只孤舟拋錨于死寂的戈壁沙海,在塵封的歷史里沉睡了近700年。
怪樹林
從黑城返回大約20分鐘車程,不遠處是一片枯死的胡楊林,黑水改道后,胡楊樹全部枯死,成片成片死去的胡楊樹軀干,在烈日暴曬和風沙打磨下泛著陰森森的白光,東倒西歪,面目猙獰,陰森恐怖,人們稱之為“怪樹林”。
怪樹林
怪樹林已被圍成一圈作為景區,幾條木棧道從區域內繞行,可以近距離觸摸樹枝軀干的風化。還可以騎駱駝緩慢地穿越,想象著走進遠去的烽火歲月。
怪樹林
枯死的胡楊大都只剩下樹干,它們或挺胸、或匍匐、或仰天長嘯、或悲天憫人、屹立在沙漠,不肯倒下,猶如經歷了一場惡戰,尸骨橫七豎八,猙獰恐怖,悲壯至極。
怪樹林
有的胡楊如壯士扼腕仰天長嘯,直立的軀干頑強地矗立在風沙之中,彰顯著“死千年不倒”的動人傳說;有的如英雄戰死沙場,匍匐在地上寧死不屈,述說著“死千年不朽”的神奇故事;幸存抑或再生的胡楊仰望蒼天,像一面戰旗呼啦啦地飄揚,有人說,怪樹林是黑城戰死將士的孤魂。
怪樹林
從高空看,一道攔水沙壩依稀可見,水源在遠方,怪樹林就像漫漫黃沙中的一片森林墓園。這是一道令人痛心的風景。
俯瞰怪樹林
胡楊生長期漫長,由于風沙和干旱的影響,很多胡楊樹造型奇特、詭異,它們耐寒、耐熱、耐堿、耐澇、耐干旱,所以胡楊樹有“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之稱。每年9、10月,當第一場秋霜來臨,大片的胡楊林由綠變黃,陽光下金色的樹葉在湛藍的天空迎風起舞,一道神奇的自然景觀。
怪樹林
怪樹林
不見胡楊,不知大景之壯闊,不識胡楊,不知生命之輝煌。胡楊是大自然漫長進化過程中幸存下來的寶貴物種,嫵媚的風姿、倔強的性格、多舛的命運激發人類太多的詩情與哲思。古往今來,胡楊已經成為一種精神而被人們所膜拜。
怪樹林
夕陽西下,余暉渲染了蒼茫的天際,額濟納這塊神奇的土地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原農耕民族與西北游牧民族沖突的前沿陣地,這塊蒼老、脆弱的土地承受了太多的艱辛與血腥,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毀滅與破壞。而黑河水流的改道,便是歷史上生態環境遭受毀滅性破壞的慘痛記憶。
怪樹林(圖文:南麂土著,微信公眾號:nanjtz)
貼士
除此之外,我還提到了...
怪樹林 黑城
交通:黑城、怪樹林屬于額濟納胡楊林景區一部分,從八道橋可以前往。
該靈感墻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發現更多靈感
3條評論
0/140